學會這七步,你也能擁有一份優秀簡歷
2023-04-03善用番茄,吃掉青蛙,教會橡皮鴨......這些神秘咒語究竟是什么?
2022-11-26學會這10個Word快捷鍵,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2022-11-25一定不能錯過的15個快捷鍵,再也不做“鼠標黨”!
2022-11-24斷舍離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極簡
2022-11-22建議收藏:保姆級干貨!手把手教你改變現狀
2022-11-21小擺爛,大學問:擺爛真的不是爛
2022-11-04學會提問!從批判性思維開始
2022-10-24心靈的擺渡者
2022-10-19學習: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2022-10-08淺談多語言思維
2022-10-07不忙,你說,我在聽
2022-09-29做一個有邏輯的人
2022-09-19稀缺
2022-09-08為什么營銷數字化轉型能夠助力業績增長?
2022-09-05做一個高效的人
2022-08-25想進一步了解自己?試試MBTI吧
2022-08-19從0到1,我是如何策劃一場活動的
2022-08-10職場思維大battle ——巨嬰式思維VS聚創式思維
2022-05-06內卷?躺平?不,要高效創新
2022-05-045分鐘了解: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工作
2022-04-19如何突破職場瓶頸
2022-04-07說話,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2022-04-01震驚!閩試教育的老師們是這樣過教師節的……
2022-03-25學習管理師:奏響與聚創交織的樂章!
2021-12-31刷屏朋友圈,聚創人也搞起了“顏色”!
2021-12-31高溫不走,福利不停!
2021-12-31發布時間:2022-05-04 內容來源:聚創教育集團官網
說起“內卷”這個網紅梗,自2020年“C位出道”以來就勇往直前,火到2021仍然熱度不減。從原本平平無奇的社會學術語,搖身變成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工作狀態(尤其工作)的代名詞。在這個被定義為“萬物皆可卷”的時代,很多人一邊高喊“反對內卷,堅決躺平”,一邊口嫌體正直地在“996”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其實,當你了解這類詞語的原本含義與價值,看清社會發展的數學題,就會發現根本無需感到矛盾或焦慮。接下來,由聚創教育集團小伙伴為大家分享“內卷”知識,希望幫助大家脫離“內卷”焦慮。
一、什么是“內卷”
小聚:“你知道什么是‘內卷’嗎?”
編編:“唔,是什么新款的卷餅嗎?”
小聚:“……”
根據網絡搜索,所謂“內卷”或者“內卷化”,就是指一種社會(文化模式)某一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之后,這種形式便停滯不前,難以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從而把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狀態上,周而復始地循環。在知乎,也有另一個高票解釋:“內卷化”就是無法進行質變的量變。
在此舉個例子。在電影院看電影時,有人為了更好的觀影體驗而站起來看,逼迫其他被擋住視線的觀眾也只能站起來看,最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只有坐在前排的一小部分人能繼續享受坐著觀影。
職場亦是如此。無意義的精益求精,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為了免責而被動應付工作都是“內卷”。經濟學家薛兆豐曾發表過這樣一句殘酷的金句: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當團隊中有人因為工作效率低下或為了蹭加班費而進行“無效加班”時,有可能逼迫整個團隊都開始加班,為工作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變多,但最終創造的整體價值并沒有等量增長。
二、為什么討厭“內卷”
編編:“原來如此,那我今天不加班了!”
小聚:“為啥?”
編編:“因為加班是‘內卷’,加了也沒用呀?!?/span>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反對“內卷”而選擇“躺平”,因為他們覺得“越努力越幸運”在“內卷化”面前就像一個笑話。當身邊的人都在努力,甚至優秀的人比我們更早、更加努力,當結果變得沒那么“幸運”時,努力還有必要嗎?“我為了工作/學習而付出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力,身心上承受的痛苦都值得嗎?還不如躺平!”
當然,到了該沖業績或者該還花唄的時候,他們又會扼腕嘆息:“不努力不行呀,當下競爭這么激烈,再不努力豈不是連生存都困難?”是的,時代在逼我們“內卷”。生活物質水平提高,擴大我們的消費欲望,加重生存負擔;科技教育條件提高,暗藏學歷貶值的競爭風險,讓努力的門檻越來越高;工作環境日益復雜,職場流動性和易變性大大增強,稍有松懈就會跟不上周圍的節奏。
對于焦慮的多數普通人而言,最終能做的不過是分裂自己,一邊喊著頹廢的口號,一邊都憋著氣向前猛沖,這種矛盾而尷尬的處境,更為“內卷”一詞染上了戲劇化的玄妙色彩。
然而,“內卷”其實并不復雜,如果更加客觀地看待,它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試錯,是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社會轉型期的過渡形態。這個詞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沖破困境而自我戰勝與積極嘗試,只是結果不盡人意讓人對此有了負面情緒,但這并不代表大家反對增長,而是對發展越來越強烈的要求
因此,與其把“內卷”當做標簽化的情緒攻訐,不如看作是一個自我挑戰的過程”。
三、如何擺脫“內卷”
小聚:“所以不必過于討厭‘內卷’,因為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span>
編編:“我們也可以跳出‘內卷’,做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span>
小聚:“沒錯,不‘內卷’也不‘躺平’,我們要做‘高效創新’人!”
職場上能成功避免“內卷”的,從來不是“work hard”,而是“work smart”,掌握高效的方法,遠勝過低效的苦熬。
1. 學會“使用剃刀”
14世紀,邏輯學家奧卡姆提出一條“剃刀定律”,意思就是簡約法則:像使用剃刀一樣,把多余的步驟剃掉,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
很多人喜歡以“多”取勝,“多”加班,“多”攬活,殊不知一個人一天處于高效工作狀態的時間僅4個半小時,需要做的瑣事越多,實際能完成得就越少,最后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又沒有收獲足夠的回報和成長,這不就是陷入了“內卷”嗎?
想改變現狀,首先要學會簡化你的工作,剔除機械、重復、無意義的事情,在事務性工作上選擇“躺平”,在挑戰性工作上拼盡全力。假如你是一場活動的策劃和主導人,那么你應該剔除印刷、分發傳單,通知客戶等這些瑣事,把注意力著重放在活動統籌、節奏把控和客戶反饋上。
2. 學會“收集信息”
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提出過一條定律: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在終身學習、信息爆炸的時代,聰明人都知道什么才是讓自己變得重要的“加分項”。
很多人處理工作時看起來游刃有余,很少加班,最后成績卻做得更加出色,并不一定是能力更強,而是因為知道得更多。想要抓住機會,就先學會發現機會,這句話對于新媒體人而言大概深有體會。作為“網絡弄潮兒”,如果能敏銳把握互聯網動態,快人一步抓住機會“蹭熱度”,文章想不爆款都難。
3. 學會“樹立標桿”
在美國學習日本的運動中,施樂公司提出了名為“標桿定律”的管理方式:競爭對手的水平,就是改進自己的標桿。不和別人比,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差在哪里,正因為有對手的存在,你才有機會持續不斷地變強。
聚英教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熊東輝老師在介紹教育行業發展時也說過,聚英能成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同行。好的就拿過來改良后自己用,不好的就和他們反著來。對于公司而言,標桿可以是優秀的同行,也可以是其他知名的企業,對于個人而言,標桿是身邊的同事,是同行的競爭對手,是生活中結識的良師益友。
“萬物皆可卷”的時代告訴我們,通過一味的內耗或惡性競爭沒有意義,只追求表面化的精細、復雜、“敬業”也不會成長,只有站在更高層次上的不斷向外突破、創新和創造,才能打破“內卷”藩籬,回歸到積極勃發的新常態上。
作者:聚創教育集團-企業文化部-李俏玲
(圖片來源:互聯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