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七步,你也能擁有一份優秀簡歷
2023-04-03善用番茄,吃掉青蛙,教會橡皮鴨......這些神秘咒語究竟是什么?
2022-11-26學會這10個Word快捷鍵,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2022-11-25一定不能錯過的15個快捷鍵,再也不做“鼠標黨”!
2022-11-24斷舍離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極簡
2022-11-22建議收藏:保姆級干貨!手把手教你改變現狀
2022-11-21小擺爛,大學問:擺爛真的不是爛
2022-11-04學會提問!從批判性思維開始
2022-10-24心靈的擺渡者
2022-10-19學習: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2022-10-08淺談多語言思維
2022-10-07不忙,你說,我在聽
2022-09-29做一個有邏輯的人
2022-09-19稀缺
2022-09-08為什么營銷數字化轉型能夠助力業績增長?
2022-09-05做一個高效的人
2022-08-25想進一步了解自己?試試MBTI吧
2022-08-19從0到1,我是如何策劃一場活動的
2022-08-10職場思維大battle ——巨嬰式思維VS聚創式思維
2022-05-06內卷?躺平?不,要高效創新
2022-05-045分鐘了解: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工作
2022-04-19如何突破職場瓶頸
2022-04-07說話,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2022-04-01震驚!閩試教育的老師們是這樣過教師節的……
2022-03-25學習管理師:奏響與聚創交織的樂章!
2021-12-31刷屏朋友圈,聚創人也搞起了“顏色”!
2021-12-31高溫不走,福利不停!
2021-12-31發布時間:2022-08-25 內容來源:聚創教育集團官網
時間就是金錢,你知道如何經營好自己的時間嗎?以下由聚創教育集團小伙伴為大家分享,如何做一個高效的時間管理大師。
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鄙邢薅R無界,想用有限的生命掌握無限的知識,是很危險的。這個道理放到職場上也是異曲同工:工作的時間有限而工作無限,想用有限的時間做完所有工作,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面對日益繁雜的工作時,往往出現三種情況:第一類是以上述“無限的工作反正做不完”為理由,人在崗心在飄,每次都完不成規定任務,只能無限地將今日的工作推給明日的自己。第二類是將所有工作擠在一起,為了完成前仆后繼的任務而沒日沒夜、加班加點,生怕完不成就會被當做是低效率、沒能力,以至于最后拖垮了身體,累壞了心態。第三類是能合理規劃,全情投入,既能出色完成任務,又能勻出一定時間享受生活或汲取知識充實自己。
毫無疑問,第三類必定是大多數人心中最完美的工作狀態。高效產出、勞逸結合歷來被大家所推崇,但是能做到這一境界的人卻不多,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會時間管理。
什么是時間管理
用百度百科的介紹概括:指通過事先規劃并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以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
時間管理不僅能幫助我們科學利用時間實現目標,更能讓我們在管理時間中進一步認識自我、挖掘自我,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
時間管理的技巧——四象限法
時間管理是一門學問,大家若是感興趣,可以通過《小強升職記》、《番茄工作法》、《拖延心理學》等書籍深入學習,在此,我主要分享一個比較實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四象限法。
四象限法:將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按下圖分成:1.重要又急需2.重要但不急需3.不重要但急需4.不重要也不急需。(注意,這里的排序也是處理事務的先后順序)
平時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面臨各種誘惑,也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大小事情,一聲突然的手機提示音,一個緊急召開的會議,都可能打亂今日的工作節奏。將手上的任務歸類排序,井然有序地逐個擊破可以幫助我們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高度利用,更好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如何將事物正確分類到四個象限之中?以下是一個概括性的說明:
1. 重要又急需
例如:應付情緒不好的客戶、準時完成今日任務、處理講座臨時更改時間地點的問題、住院開刀、處理疼了很久的蛀牙等。
該象限的本質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計劃導致本處于“重要但不急需”第二象限的事情轉變到第一象限,十分考驗我們的經驗、判斷與處理能力。其實工作中本沒有那么多重大的急事,很多情況是因為一拖再拖或事前準備不足導致,因此我們在日常中就需要端正態度,用心經營,想辦法減少第一象限里的事務。
2. 重要但不急需
例如:學習新知識技能、規劃未來發展、建立人際關系、保持身體健康、事件復盤與反饋等,主要和生活品質有關。
該象限應當是我們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且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若荒廢第二象限,只會讓第一象限的“勢力”日益壯大,使我們陷入壓力和疲于應付危機的惡性循環。因此,我們需要主動在此處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做好事先規劃與預防措施。
3. 不重要但急需
例如:接電話、復印文件、參與臨時會議、招待突訪的來客等
該象限極易和第一象限混淆,因為時間的緊迫性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此時需要我們反問自己:完成這件事是否實際上只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和標準,而對自身成長沒有幫助?如果答案是“yes”,那可以想辦法拒絕或規避這些事。
4. 不重要也不急需
例如:刷微博、刷淘寶、辦公室聊天、看沒有營養的綜藝或小說等
該象限就是一處“浪費生命”的“溫柔鄉”,很多擁有“拖延癥”的人都難以擺脫第四象限的泥淖。因為外界的誘惑和各種互相關聯的信息在干擾我們,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而人的大腦又喜歡做簡單而輕松的事,導致我們在此消耗的時間愈發膨脹。所以虛度了大把的時間,回過神來又倍感空虛。此處的應對方式就是主動做事,刻意做事,走出舒適圈。
時間管理是一套理論,一種工具,更是一個科學良好的習慣,因此時間管理知識看似多樣,其實道理簡單但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希望大家能將對時間管理的學習加入“重要但不急需”第二象限,通過長期研究,反復練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做一個高效的人。
作者:聚創教育集團-企業文化部-李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