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七步,你也能擁有一份優秀簡歷
2023-04-03善用番茄,吃掉青蛙,教會橡皮鴨......這些神秘咒語究竟是什么?
2022-11-26學會這10個Word快捷鍵,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2022-11-25一定不能錯過的15個快捷鍵,再也不做“鼠標黨”!
2022-11-24斷舍離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極簡
2022-11-22建議收藏:保姆級干貨!手把手教你改變現狀
2022-11-21小擺爛,大學問:擺爛真的不是爛
2022-11-04學會提問!從批判性思維開始
2022-10-24心靈的擺渡者
2022-10-19學習: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2022-10-08淺談多語言思維
2022-10-07不忙,你說,我在聽
2022-09-29做一個有邏輯的人
2022-09-19稀缺
2022-09-08為什么營銷數字化轉型能夠助力業績增長?
2022-09-05做一個高效的人
2022-08-25想進一步了解自己?試試MBTI吧
2022-08-19從0到1,我是如何策劃一場活動的
2022-08-10職場思維大battle ——巨嬰式思維VS聚創式思維
2022-05-06內卷?躺平?不,要高效創新
2022-05-045分鐘了解: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工作
2022-04-19如何突破職場瓶頸
2022-04-07說話,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2022-04-01震驚!閩試教育的老師們是這樣過教師節的……
2022-03-25學習管理師:奏響與聚創交織的樂章!
2021-12-31刷屏朋友圈,聚創人也搞起了“顏色”!
2021-12-31高溫不走,福利不停!
2021-12-31發布時間:2022-09-19 內容來源:聚創教育集團官網
邏輯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讓我們跟著聚創教育集團小伙伴一起學習,如何做一個有邏輯的人吧。
我們都知道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溝通交流還是解決問題,“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都能大大提高辦事效率,為合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市場、咨詢等業務人員在向學員介紹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時,若能做到表達清晰、層次分明,就可以準確挖掘學員需求,提高成交率;教務在為學員安排課程任務時,一份科學有條理的計劃表可以幫助學員更充分地利用時間學習,提高上岸率和服務滿意度;教師更不必說,無論備課、上課、答疑還是教學產品研發都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一個人能力評價的標準之一,邏輯思維能力并非與生俱來。它是一門技術,一種習慣,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和刻意練習。就像減肥塑形需要科學的健身理論和規范的姿勢一樣,學習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也需要一套正確的理論和示范,而金字塔原理就是開啟這扇思維大門的鑰匙之一。接下來,我將簡單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兩種理論——“歸類分組”和“結論先行”理論。
一、歸類分組
“歸類分組”理論建議我們:做事情時可以先將項目進行歸類分組,組成金字塔結構。因為我們的大腦具有在事物中“找共性”的特點,即大腦會將其認為具有相似或共同特點的任何事物組織在一起。如下圖: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張圖的第一印象是:圖上共有兩組黑點,每組3個。而不是:圖上有六個黑點。形成這種思維方式的主要原因是,6個黑點中各有3個黑點間的距離相同,這就是兩組黑點間的“共性”,所以大腦會自動把距離相同的黑點劃分為一組,也就是大腦為它們的“共性”構建了“同組”的邏輯關系。
再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如果我們要去超市購買葡萄、牛奶、土豆、雞蛋、胡蘿卜、橘子、咸鴨蛋、蘋果、酸奶這9種食品,短時間內做到全部記住且不遺漏十分困難,但如果在死記硬背前先利用金字塔結構將它們進行分類重組,結果又將如何?如下圖:
(在個項目之間有邏輯關系的金字塔結構)
我們可以先記住“蛋奶產品區”,“水果區”和“蔬菜區”這三個區域,再從這些區內依次回想要采購的食品,是否會覺得簡單許多且不容易出錯?
大腦喜歡找“共性”和構建邏輯關系,所以在做事情時,我們可以像處理上圖的黑點或食物那樣,將相似或相鄰的信息或項目進行聯系、整理,努力用某種邏輯關系將其組成金字塔結構,助力大腦記憶和處理。
二、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理論告訴我們:在表達一件事情時,先說結論再分點論述。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往往喜歡先解釋原因再說出結論。比如平時與朋友的約會遲到了,我們會先解釋遲到理由再說“……所以遲到了,真不好意思?!被蚴枪ぷ髦行枰岢鲂薷慕ㄗh,我們會先和對方說明修改原因,再告知如何修改。但在事態緊急或信息復雜時,又有多少人能耐心地聽完一長串理由直到最后的結論呢?
試想一下,假如你需要對接一個會議安排記錄,對方的匯報內容如下:
剛剛盧老師來電說他不能參加下午3點會議了,然后黃老師說他不介意晚一點開會,明天也可,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還有,顏老師的秘書說,顏老師明天晚些時候才能從廣東趕回來。會議室明天已經有人預定了,但星期四還沒人預定。會議時間定在星期四上午11點似乎比較合適。您看行嗎?
你是否覺得這段匯報雜亂無章,沒有邏輯和重點,需要反復看幾遍后才能明白他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但是,如果運用金字塔原理,通過金字塔結構將上述內容進行梳理,并將結論優先展示,如下圖:
我們可以這樣表達:“今天的會議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點嗎?因為這樣對盧老師和黃老師都更方便,顏老師也能參加,并且本周只有這天的會議室還沒有被預定?!?。這樣的匯報結果是否更加邏輯清晰,一目了然?這樣一來對方能快速知道內容的重點,以及他需要完成的任務。
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分組歸類”遵循人的特性,將雜亂無章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分類重組,讓重組后的內容更有條理,便于記憶和處理?!敖Y論先行”讓信息的整理與表達更加準確精煉,方便他人理解,大大提高了溝通的效率。
其實,上述兩個理論只是金字塔原理的冰山一角。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推薦大家和我一起閱讀芭芭拉·明托所撰寫的書籍《金字塔原理》。希望大家能通過學習和實踐書中介紹的方法,培養并形成適用于自己的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習慣,成為一個“說話有邏輯,辦事高效率”的人。
聚創教育集團-企業文化部-李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