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七步,你也能擁有一份優秀簡歷
2023-04-03善用番茄,吃掉青蛙,教會橡皮鴨......這些神秘咒語究竟是什么?
2022-11-26學會這10個Word快捷鍵,工作效率提升三倍!
2022-11-25一定不能錯過的15個快捷鍵,再也不做“鼠標黨”!
2022-11-24斷舍離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極簡
2022-11-22建議收藏:保姆級干貨!手把手教你改變現狀
2022-11-21小擺爛,大學問:擺爛真的不是爛
2022-11-04學會提問!從批判性思維開始
2022-10-24心靈的擺渡者
2022-10-19學習: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2022-10-08淺談多語言思維
2022-10-07不忙,你說,我在聽
2022-09-29做一個有邏輯的人
2022-09-19稀缺
2022-09-08為什么營銷數字化轉型能夠助力業績增長?
2022-09-05做一個高效的人
2022-08-25想進一步了解自己?試試MBTI吧
2022-08-19從0到1,我是如何策劃一場活動的
2022-08-10職場思維大battle ——巨嬰式思維VS聚創式思維
2022-05-06內卷?躺平?不,要高效創新
2022-05-045分鐘了解:如何在疫情下更好地工作
2022-04-19如何突破職場瓶頸
2022-04-07說話,就是“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2022-04-01震驚!閩試教育的老師們是這樣過教師節的……
2022-03-25學習管理師:奏響與聚創交織的樂章!
2021-12-31刷屏朋友圈,聚創人也搞起了“顏色”!
2021-12-31高溫不走,福利不停!
2021-12-31發布時間:2022-09-29 內容來源:聚創教育集團官網
溝通在人際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高效的溝通不僅可以加快工作效率,還可以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接下來,由聚創教育集團的小伙伴教教大家如何建立溝通的橋墩。
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
——蘇格拉底
“不忙,你說,我在聽?!边@或許是我在這一個月里使用次數最多的一句話。畢業后有幸加入聚創大家庭,成為一名市場部的校區主管。市場工作大同小異,在面對客戶(學生或家長)各種問題的狂轟濫炸時,需要以用心、專心、耐心、細心四者兼備的狀態去服務。以給學生做咨詢為例,我需要用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問題,根據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推薦最適合他們需求的產品,細心講解產品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耐心地跟進和維護好所有的學生。就上述流程而言,我應該完成且必須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名好聽眾。
相信業務人員應該都知道,其實學員的問題無外乎考試怎么規劃,怎么擇校等,甚至有些千篇一律。在初期還沒有注意調整心態時,我對日復一日地回答類似問題逐漸感到心煩,以致于那段時間睡夢中都會出現學生咨詢的場景。直到有一個班助在我沒有發布任務之前轉發了我的說說,還主動配上文案“這個學長非常專業,很耐心地幫我解答問題,大家有問題可以找他咨詢”,這句話一瞬間擊中了我?;叵朊看瓮ㄟ^認真傾聽來幫學生解決問題后收獲的感激,我漸漸意識到傾聽或許就是我和學生打破陌生,建立溝通橋梁的橋墩,若墩未就位,又談何造橋?
很多人說,如今正是一個崇尚說而忽視聽的時代。但傾聽,其實比會說更加重要,傾聽可以使對方受到肯定與鼓舞,從而迅速拉近雙方的距離。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曾說“專心地聽別人講話的態度,就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贊美?!边@位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就深諳“傾聽之道”,期待自己關注的問題能夠引起他人興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對于急于傾訴的人而言,一場導致數百萬人傷亡的大地震可能都不如眼下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重要。假如這時,你恰巧愿意聽對方的談論,他自然會產生一種被你重視的感覺。在平時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是工作中學生拋出的形形色色的話題,還是和領導、同事、代理之間的交流,亦或是在生活中親人和朋友的日常分享,如果我們學會傾聽,都能夠讓他們感到自己被尊重,進而萌生好感,想與你變得更加親近。反之,若別人說話時,你不用心聽,甚至打斷對方或搶著發表意見,對方就會失去說話的興趣,以后也不愿意再與你交談。
能言善辯不如洗耳恭聽。越會思考的人,越愿意傾聽別人講話。有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滔滔不絕的人或許都沒有意識到嘴“出賣”了自己,而善于傾聽的人已經捕捉到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并悄悄將其分析、消化。對于市場來說,了解客戶的需求一定是營銷的第一步,傾聽恰恰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我們不僅要學習傾聽,還要懂得傾聽,有效傾聽。這一點在預科班回訪的過程中愈發重要。因為回訪量大,我們沒有時間進行閑聊,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獲取到更多有利的信息,此時的傾聽顯得尤為關鍵。
傾聽讓他人收獲滿足,讓我們了解他人背后的訴求。因此,多和身邊的人說“不忙,你說,我在聽”,將學會傾聽,善于傾聽當做一場修行,恢復聽的習慣,培養聽的定力,讓溝通變得更加高效。
作者:聚創教育集團-企業文化部-李俏玲